top of page

马太福音注释
​第五章

5:1-7:29登山宝训

登山宝训描写了基督徒的生活模式,也呈现了天国的律法。

 

 

5:1-16基督徒的特点

[5:1-2] 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,就上了山,既已坐下,门徒到他跟前来,他就开口教训他们,说:

耶稣看见群众在跟随他,便到山上坐了下来。门徒们向他聚拢过来,他便开始教导他们。「坐下」-这是拉比教训门徒时所采用的姿势,表明施教者具有权威。「门徒」-这不只是指使徒们,而是所有渴望向耶稣学习并跟从他的人,徒即学徒。「祂就开口教训他们说」-耶稣的教训以门徒为主要对象,不是广大群众(太5:11-16)。但听众显然不止门徒们而已(见太7:28)。耶稣所教训的是基督教的道德律法。当耶稣结束了他的教导时,马太写道:「众人都希奇他的教训,因为他教训他们,正像有权柄的人,不像他们的文士」(太7:28-29)。

 

[5:3] 虚心的人有福了!因为天国是他们的。

「虚心」-直译是「灵里贫穷」。「虚心的人」是指那些承认自己灵性贫乏,在神面前无可恃赖的人。这也是指那些心灵痛悔谦卑的人(赛 57:15)。「有福了」(原文makarios)-快乐。「天国是他们的」-这是指只有虚心的人,藉着重生,才能进入天国成为天国的子民(约3:3,5)。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需要,并愿意来跟从耶稣。其他的人则感觉不到这样的需要。

 

[5:4] 哀恸的人有福了!因为他们必得安慰。

「哀恸」-这不是指所有的哀恸,因为世俗的忧愁是叫人死。这里是指依著神的意思忧愁,为罪而忧伤痛悔(林后 7:10;诗51:17),真诚的悔改以致得救(林后 7:10)。「他们必得安慰」-耶稣应许哀恸的人必得安慰,神会来抚慰他们,因为他是赐各样安慰的神(帖后2:16-17,林后1:3)。

 

[5:5] 温柔的人有福了!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。

「温柔的人」是指谦和的人。番2:3说明谦卑的人是遵守耶和华典章的人。谦卑的人也是顺服神的人,圣经指出耶稣和摩西是谦卑的人(太11:29; 民12:3)。「必承受地土」-这是对那些服从神的人的应许。这地属于神,而他必使他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(腓4:19)。那些服从基督的将会获得比其他的人更多地上的福份,这应许是在此时此刻,而不是指将来的「新天新地」(彼后3:13)。

 

[5:6]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!因为他们必得饱足。

「义」-从圣经的观点,义是遵行主的一切诫命(路1:6),因为神一切的命令都是公义的(诗119:172)。「饥渴慕义的人」是指渴望神的事情的人。「得着饱足」就是满足饥渴的心灵。

 

[5:7]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!因为他们必蒙怜恤。

「怜恤」-原意是深入的理解和同情别人,乐于饶恕并及时帮助需要的人。「怜恤人的人…必蒙怜恤」-那些愿意原谅得罪他们的人,神会施予他们怜恤(太6:15)。那些爱他人灵魂的人将会得蒙怜恤(太7:1-2)。

 

[5:8] 清心的人有福了!因为他们必得见神。

「心」是指里面的生命、心意、动机、欲望。「清心」是指那被所信及所顺从的真理洁净的心(徒15:9; 彼前1:22)。「必得见神」-这是指与神建立亲密的关系。只有清心的人才拥有这关系,其他人是没有的。

 

[5:9]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!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。

「使人和睦的人」-基本是系指天国的子民,通过传神的话,使世人能与神和好,这是使人和睦的人的最大的成就,这也可能指人彼此之间的和睦。他们必「称为神的儿子」,因为他们酷似神,致力使世人与神和好。

 

[5:10]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!因为天国是他们的。

「为义受逼迫的人」-这是指为了执行神的旨意,而非自己的错失所受到迫害的人。「天国是他们的」-逼迫使他们与这国度更结合,因为他们为它受苦。

 

[5:11-12]「人若因我辱骂你们,逼迫你们,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,你们就有福了!

耶稣引用太5:10作为个人的应用。「因我」与太5:10的「为义」有同样的意义。因为他们跟随了耶稣,他们将会受到人们的侮辱、迫害和恶语中伤。

 

[5:12] 应当欢喜快乐,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。在你们以前的先知,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。」

「应当欢喜快乐」-因受逼迫,他们应该欢喜快乐。理由是: 他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。在他们以前的先知,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。先知受到逼迫的例子有:以利亚(王上19:10);哈拿尼(代下16:7,10); 米该雅(王上22:26-27); 撒迦利亚(代下24:20-21); 乌利亚(耶26:20,23); 耶利米(耶37:14-16)。參见来11:36-38。

 

 

5:13-16 盐和光

[5:13]「你们是世上的盐。盐若失了味,怎能叫他再咸呢?以后无用,不过丢在外面,被人践踏了。

「盐」是用来调味,并能防止食物腐坏。「你们是世上的盐」-这是指基督徒可以防止世界免受腐化。所以基督徒必须与其他人接触,使人能受益。「盐若失了味」-盐一旦失去味道,便不再有用了,被丢在外面受人践踏。同样地,一个基督徒若失去对世界的影响,就象一个背叛者一样是无用的,耶稣必会从口中把这背叛者吐出去(启 3:16)。

 

[5:14] 你们是世上的光。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。

「世上的光」-基督徒是世上的光,因为耶稣是世界的光(约8:12),他们要藉耶稣的光发光。这光是指基督徒显明给世人的教训和榜样。「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」-耶稣用山上的一座城与一群门徒作比较说明:基督徒的影响力之大,不可被世人忽视,就象山上的一座城一样显而易见。

 

[5:15-16] 人点灯,不放在斗底下,是放在灯台上,就照亮一家的人。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,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,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。」

这段经文再述基督徒在世上作光和他们的影响力。人点灯,然后把它放在斗底下,这是愚蠢的行为,因为点燃的灯火应该放在灯台上。同样地,基督徒的光也应该照亮在人面前,让世人看见基督徒的善行,把荣耀归给他们在天上的父。

 

5:17-48耶稣与摩西律法

[5:17]「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。我来不是要废掉,乃是要成全。

「我来要」-表明耶稣来到这世界是有目的的。「废掉」(原文kataluo)-拆毁。「律法和先知」-律法包括礼仪、民政和道德规范,而先知包括藉着众先知所说的预言和诫命。摩西律法是神藉摩西给以色列人的立法。「成全」(原文pleroo)-注满,完成,涉及成就,与应验预言相同。

「成全律法和先知」-耶稣来是要成全律法的各个方面和所有还未被成就的先知的预言。

以上的经文都反对文士和法利赛人的教义,那就是遵守全部律法和习俗。耶稣也没有提到遵守律法的重要性。这是不是说他要推翻律法呢?法利赛人早已指控耶稣藐视摩西律法(可2:24; 约5:16,18)。耶稣说他来不是要废掉律法和先知,乃是要成全。他复活后对他的门徒说:「这就是我从前与你们同在之时所告诉你们的话说:摩西的律法,先知的书,和诗篇上所记的,凡指著我的话都必须应验」(路 24:44)。其实,在旧约里有三百多个预言被耶稣所应验。其中一些预表,比如羔羊,就是预告耶稣的到来(出12; 林前5:7)。

首先,我们来看看耶稣如何成全先知的预言。到目前为止,我们已看到耶稣应验先知的预言,例如:「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应验主藉先知所说的话」(太1:22);「因为有先知记著」(太2:5-6);「这是要应验主藉先知所说的话」(太2:15);「这就应了先知耶利米的话」(太2:17); 「这是要应验先知所说」(太2:23);「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」(太4:14)。在马太福音里,耶稣应验了大约二十九个旧约预言。

其次,耶稣到底如何成全律法呢?耶稣的生命和事工是摩西律法的总结(罗 10:4)。他应验了那预示他的来临的弥赛亚预言(路24:44)。他以无罪的生命完成了需要完全服从的律法的要求(加3:10;约8:29,46;来4:15)。他也成就了律法的目的,即他是摩西律法的对象(加3:24-25)。

因此,耶稣完完全全的遵守了律法,他成就了有关他的旧约预言。摩西律法得以成全,因它被新约律法取代了(来10:9)。今天,我们是在基督的律法之下(林前9:21;加6:2;约12:48)。

 

[5:18] 我实在告诉你们,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,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,都要成全。

「我实在告诉你们」-表明紧接着的话非常重要,要郑重声明。「废去」(原文parerchomai)-过去,与太5:17的「废掉」不同字。「成全」(原文ginomai)-成就,与太5:17 的「成全」不同字。

「一点一画」-点是希伯来文字母中最小的。画是笔画,是附在希伯来文字母之后的。有时因这微小的不同,就使两个看似相似的字意义上存有基本的差别。「律法…都要成全」-这里是指成就律法。

耶稣说明只要天地还存在,律法的一点一画都不能废去,直到所有的事情发生。当律法还没有达到它原定的目标时是不能废去的。律法还生效,所以不可藐视它。注意耶稣并没有说过律法会永远长存。他说律法不会废去,直至成全为止,耶稣成全律法之后,他把「 [它]撤去,钉在十字架上」(西 2:14)。

 

[5:19] 所以,无论何人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,又教训人这样做,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小的。但无论何人遵行这诫命,又教训人遵行,他在天国要称为大的。

「所以」-表明本节是由上文引出的总结。「废掉」(原文luo)- 解开,释放,取消,与太5:17的「废掉」不同字,也与太5:18的「废去」不同字。

因律法严厉,耶稣告诫犹太人不可摒弃律法中甚至是最小的部分。耶稣教导他们: 在他还没有成全律法之前,只要它仍生效,他们就必须遵守摩西律法中的每一个诫命,甚至是律法中最小的一条。若他们不这样做,当国度到达时,他们要被称为最小的。在犹太时代不顺从摩西律法的那些人,将会在新时代(基督徒时代)有同样的行为,即不顺从耶稣的诫命。反之亦然,若他们遵守律法的每一个诫命,并同时教育别人也这样做,他们在天国要被称为大的。在犹太时代顺从摩西律法的那些人,将会在新时代顺从耶稣的诫命。

耶稣宣告这个原则,目的是让国度的子民必须领受以及顺从他诫命中甚至是最小的一条,违反他的任何诫命将不会得到他的赞同。

 

[5:20] 我告诉你们,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,断不能进天国。」

「你们的义」-这是指耶稣门徒们的义行。「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」-文士是那些专门从事研究和解释摩西律法的人;法利赛人是犹太人的一个宗教团体,声称密切地执行律法和传统。犹太人十分尊崇这两个阶层的人。一般而言,他们的「义」是不真实的,只是外表的。他们自称极正直,但耶稣指责他们是假冒为善的人(太23章)。耶稣指出,一个人若象文士或法利赛人,就不能进天国。耶稣需要的是真正的「义」,即爱神和顺服神,除了外表的「义」,神也看人心里的「义」(路16:15)。耶稣的义是所有进天国的人的义的标准。

马太福音显明了耶稣有关义的教导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的教导,并展示了耶稣如何在生命中表现出这种义。太5:17-7:12公布了战胜官方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的原则。一个人若要进天国,他必须遵守耶稣所教导的原则。

 

 

5:21-48义和道德

这一段话包括六部分的教训,每部分都以「你们听见有话说…只是我告诉你们…」的格式开头。这六个例子是:(1) 谋杀(5:21-26);(2) 奸淫(5:27-30);(3) 休妻(5:31-32); (4)发誓 (5:33-37); (5)报复(5:38-42);(6)爱仇敌(5:43-48)。在这里,耶稣把门徒们听见的吩咐、古人的话和在将临的国度里他对门徒们的要求加以对比。他呈现了不含有摩西律法的新的立法。摩西曾预言一位比他更伟大的律法颁布者,摩西预言这位新的律法颁布者会说耶和华的话(申18:15-20),并宣布我们必须听从和遵守这位律法颂布者的话(徒3:22-26)。

 

 

5:21-26 针对动怒的教导

[5:21-22]「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,说:『不可杀人』;又说:『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。』只是我告诉你们:凡无缘无故向弟兄动怒的,难免受审判;凡骂弟兄是拉加的,难免公会的审断;凡骂弟兄是魔利的,难免地狱的火

「有吩咐古人的话说:『不可杀人』」-这是十诫中的第六诫(出20:13;申5:17)。「凡杀人的,难免受审判」-杀人者要被治死(出21:12;利24:17)。

「只是我告诉你们」-耶稣颁布新的立法。「动怒」-在心中发怒,含有加害别人的意思。「无缘无故动怒」-只有公义的怒气是正当的(弗4:26)。「审判」-这是指民事法庭。「拉加」是亚兰语音译,意思是白痴、废物,是对人极为轻蔑、侮辱的话。「公会」是指七十人的大会。「公会的审断」-这是指受以色列的最高法院的审判。「魔利」是希腊语音译,意为愚人,即品行不端正的人,是侮辱他人品格和名誉的话。「地狱」(原文geenna)-这是指最终惩罚的地点。它的原词是从焚烧污秽邪恶东西和垃圾的「欣嫩子各」转化而来的。‘欣嫩子各’是耶路撒冷西南的一个山谷。在那里,火是经年不息的。

耶稣在此指出杀人的动机,即怒气和仇恨。他的教训是: 不但不可杀人,也不可向别人动怒,不可侮辱别人,咒骂别人。他用三种不同的惩罚来表明不同罪的严重程度,即审判,上法院受审和下到地狱的火中。罪的程度愈深,惩罚的层次也愈烈。

 

[5:23-24] 所以,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,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,就把礼物留在坛前,先去同弟兄和好,然后来献礼物。

「所以」-表达了前文所提之事的后果,即针对动怒的教导。「祭坛」-这很明显是指在摩西律法之下的敬拜。「祭坛上献礼物」-这是指在圣殿的祭坛上献祭给神。一位平信徒可以走进有祭坛的圣所奉献礼物。

 如果一个人向祭坛献供品时,若想起有弟兄对他有所不满,他第一个任务就是暂先停下,去和那弟兄讲和,然后再来献供品。这任务比敬拜更紧急、更重要。在敬拜神之前,若没有与人建立正常的关系是徒然的。一个人若要事奉神,他必须先尊敬别人。人与人之间的怀恨阻碍敬拜被蒙悦纳。虽然耶稣这里提到的是摩西律法之下的敬拜,但这原则是永恒的(约一4:21)。

 

[5:25-26] 你同告你的对头还在路上,就赶紧与他和息,恐怕他把你送给审判官,审判官交付衙役,你就下在监里了。我实在告诉你,若有一文钱没有还清,你断不能从那里出来。」

「告你的对头」是指要和你打官司的仇人,也可能是指23节里向你怀怨的弟兄。「赶紧与他和息」-强调和好的迫切性。「一文钱」-面额极小的小铜币。「不能从那里出来」-这是指不按照耶稣的教导处理问题而得到的痛苦的结果。

若被告被仇人告上法庭,被告应该趁着和仇人还在路上的时候跟仇人和解,从而避免审判。要不然,被告必冒着受审判的危险。被告的仇人可能把被告交给审判官,审判官可能把被告交给衙役,衙役可能把他关进监里。除非被告把罚款全部缴清,他就不能从监里出来。

耶稣在此警告,我们应该及时处理好所有事情。在审判之前,我们还有机会,审判之后,就只能付代价了。

 

 

5:27-30 针对离婚的教导

[5:27-28]「你们听见古人有话说:『不可奸淫。』只是我告诉你们,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,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。

「你们听见古人有话说:『不可奸淫。』」-这是十诫中的第七诫(出20:14;申5:18)。」「奸淫」-这是指夫妻之外的性关系。「只是我告诉你们」-耶稣颁布新的立法。「凡看见」-这是指特意去看,为着某种目的去看。这不是指自然的异性吸引,而是色情肉欲的眼光。「妇女」-这可能是指已婚妇女。「动淫念」-这是指心里起了不轨的情欲。「心里」-这是罪的发源地。

若有人看见女人就萌生淫邪之念的,就已经和她犯奸淫了。耶稣在此是针对人里面的动机。他教导不只奸淫的行为要受到谴责,连引起奸淫的欲念也要受到谴责。罪恶的行为是由邪恶的心所产生的(见太15:19)。

 

[5:29-30] 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,就剜出来丢掉,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,不叫全身丢在地狱里。若是右手叫你跌倒,就砍下来丢掉,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,不叫全身下入地狱。」

「叫你跌倒」-意思是使犯罪。「右眼…剜出来,右手…砍下来」-这里的意思不是指字面的意思,而是指不管代价如何,总要把犯罪的恶欲除去。手代表动作,是人犯罪的主要工具,而眼睛代表欲望。

耶稣在此还在论奸淫。为了躲避犯罪(即奸淫),他不是叫我们真的把眼剜出来,手砍下来。若照字面的意思遵行,我们可能会再犯同样的罪。耶稣教导我们必须不惜任何代价避免奸淫的欲念。要不然,我们就会丧身在地狱里。

 

 

5:31-32 针对休妻的教导

[5:31-32]「又有话说:『人若休妻,就当给她休书。』只是我告诉你们,凡休妻的,若不是为淫乱的缘故,就是叫她作淫妇了;人若娶这被休的妇人,也是犯奸淫了。」

「又有话说:『人若休妻,就当给她休书。』」-摩西律法允许人离婚(见申24:1)。「只是我告诉你们」-耶稣颁布新的立法。「休妻…不是为淫乱的缘故」-耶稣这里设定休妻的原因只限于妻子不贞洁。「就是叫她作淫妇了」-若她不是犯罪的一方,即使她离婚,她也不会被称作淫妇。但是,若她再婚的话,她就犯奸淫罪了,因为神不承认她是离婚的。「娶这被休的妇人…是犯奸淫」-娶她的人也犯了奸淫罪,因为事实上他是占有了别人的妻子。

在此,耶稣教导丈夫若不是因为妻子的不贞而离婚,这样的离婚在神眼里是不成立的。离婚之后,若她犯奸淫的罪,他必负部分责任,因为是他把她放置在一个被试探的处境。若她再婚,她就犯奸淫罪。同样地,娶她的人也犯了奸淫罪。关于婚姻,离婚和再婚的详细,见太19章。

 

5:33-37针对发誓的教导

[5:33]「你们又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,说:『不可背誓,所起的誓总要向主谨守。』

「背誓」-发假誓;「起誓」-宣誓。摩西律法允许人向神许愿,但是要谨守所许的愿(民30:2;申23:21)。它禁止背誓和许愿不还。

 

[5:34-36] 只是我告诉你们,什么誓都不可起。不可指着天起誓,因为天是神的座位;不可指着地起誓,因为地是他的脚凳;也不可指着耶路撒冷起誓,因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;又不可指着你的头起誓,因为你不能使一根头发变黑变白了。

「只是我告诉你们」-耶稣颁布新的立法。「什么誓都不可起」-表面上全面禁止发誓,但实际上只是禁止某些发誓的行为。在新约里记载有神、耶稣和保罗起誓的例子(来6:13;太26:63-64;林后1:23)。「不可指着天,指着地,指着耶路撒冷起誓,指着头起誓」-这是指起誓时不用神的名字。犹太人认为这种起誓是无约束力的,他们可以避免受背誓的审判。「天是神的座位,地是他的脚凳,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」-这些经文是引自赛66:1和诗42:8。天、地、耶路撒冷都与神不可分割的。不管他们指着什么起誓,所有的起誓最终是与神有关的。神仍然在场做证人,他们的誓言不能把神排除在外。「不能使一根头发变黑变白了」-连我们的头发也是神造的。我们不能使一根头发变黑或变白,只有神才有这能力。

耶稣在此禁止不真实的誓言。所有指着天、指着地、指着耶路撒冷和指着头起的誓都不是蒙神授权。因此,耶稣教导我们不应该这样发誓。

 

[5:37] 你们的话,是,就说是;不是,就说不是;若再多说,就是出于那恶者。」

至于发誓,耶稣告诉我们,我们的话语应限于是或不是,因为我们的话语就是我们的契约。若我们是可信赖和诚实的,我们不需要任何誓言来加强我们的话语或要求用天做证,或用其他手段来强调我们所说的事实。所以我们说话的时候,是,就说是;不是,就说不是。多余的就是出于那恶者,即撒旦。

 

 

5:38-42针对报复的教导

[5:38]「你们听见有话说:『以眼还眼,以牙还牙。』

「以眼还眼,以牙还牙」-这是报仇的律列,由审判官而设的。他们按照伤势的轻重判决犯人应受的刑罚(21:24;利24:20;申19:21)。这律列也是惩治的限制,不能刑过其罪。

 

[5:39] 只是我告诉你们,不要与恶人作对。有人打你的右脸,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;

「只是我告诉你们」-耶稣颁布新的立法。「不要与恶人作对」-这是指受害不要图报,不以恶报恶。根据耶稣所举人受到恶待时的例子,我们可以看到处理的原则是服从,而非报复。当然这不是指人受到生命的危险,仍不防卫(罗13:1-4)。「有人打你的右脸」-这是粗鄙的人身侮辱。「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」-这是指为了不要报复,最有效的反应就是忍受这侮辱,并甘愿忍受下一轮的侮辱。这种态度可能会使被欺负的人羞愧。耶稣的原则是反对报复,同时他也强调:「不要与恶人作对。」

 

[5:40] 有人想要告你,要拿你的里衣,连外衣也由他拿去;

这是第二个不反抗的例子。「有人想要告你」-意思是不要坚持自己的权益,即使这权益是合法的。「要拿你的里衣,连外衣也由他拿去」-外衣可在睡觉时当作铺盖,摩西律法禁止债权人把所当的外衣留过夜(出22:26-27)。耶稣的意思是我们应放弃个人的权利-放弃外衣胜于卷入与他人相争。

 

[5:41] 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,你就同他走二里;

这是第三个不反抗的例子。「强逼你走一里路」-按照当时规定,罗马帝国士兵或官员有权强征老百姓运送东西。「一里」是罗马时代的里,大约相当与1.5公里。在这规定下,罗马兵丁强逼古利奈人西门背耶稣的十字架(见太27:32)。「你就同他走二里」-不要反抗,甚至愿意再走多一里。

 

[5:42] 有求你的,就给他;有向你借贷的,不可推辞。」

「有求你的,就给他」-这原则是有限制的,我们应当慷慨的给予那些真正需要的人。「有向你借贷的,不可推辞」-我们不可推辞那些因需要而借贷的人。另一方面,我们必须推辞那些想得财富而借贷的人,好像上面的三个例子。耶稣不是要我们对每个要求资助的人有求必应(帖后3:10)。他的意思是我们必须愿意把别人的利益放在首位。

 

 

 

5:43-48 针对爱仇敌的教导

[5:43]「你们听见有话说:『当爱你的邻舍,恨你的仇敌。』

「当爱你的邻舍」-这是引自利19:18。但原经文没有「恨你的仇敌」一语。按照申23:6,这种精神却存在。「爱」(原文agapao)-神的爱。「邻舍」-这是指以色列同胞。「恨你的仇敌」-这是指对以色列的敌人和与神为敌的人的态度。大卫曾说:「耶和华啊,恨恶你的,我岂不恨恶他们吗?攻击你的,我岂不憎嫌他们吗?我切切的恨恶他们,以他们为仇敌」 (诗139:21-22)。大卫恨恶那些与神为敌的人。

好撒马利亚人的比喻晓喻了谁是我们的邻舍(路10:29-37)。我们的邻舍就是与我们有接触的人。

 

[5:44] 只是我告诉你们,要爱你们的仇敌。咒诅你们的,要为他们祝福,为那逼迫凌辱你们的祷告。

「只是我告诉你们」-耶稣颁布新的立法。「要爱你们的仇敌」-爱那逼迫、凌辱或咒诅你们的人,为他们祝福和祷告。这里所说的爱并不是对他们有情谊或好感,或热衷他们的陪伴,而是为了他们的最终利益。爱的目的就是希望他们能得救。神爱世人,在我们还是他的仇敌的时候,他将他的独生子赐给我们。神这样做是为了世人的最终利益,叫一切信耶稣的人得永生(约 3:16)。耶稣的生平足以说明这种爱的原则。他为他的敌人求最终的利益,即使他们把他钉在十字袈上,他仍为他们祷告(路23:24)。

 

[5:45] 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;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,也照歹人;降雨给义人,也给不义的人。

「天父的儿子」-爱会帮助耶稣的门徒们更像耶稣,因此称他们为神的儿子。神的爱表现在他叫日头照好人,也照歹人以及降雨给义人,也给不义的人。按照神的仁慈,他没有把好人和歹人或义人和不义的人区别出来。若我们效法神,我们就不能以恶报恶,我们必须为我们的敌人代祷。

 

[5:46-47] 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,有什么赏赐呢?就是税吏不也是这样行吗?你们若单请你弟兄的安,比人有什么长处呢?就是外邦人不也是这样行吗?

「税吏」-这是为罗马政府向犹太人收税的人,大都贪污及蛮横。在犹太人眼中,他们是叛徒。「外邦人」(钦定本-税吏)是指没有与神立约的人,就是不信以色列的神的人。税吏和外邦人被犹太人定为最下贱的人,和罪人、娼妓是同类的(太11:19;18:17;21:31)。

单爱那爱我们的人是不会得到赏赐的,因为连税吏也能这样行。单请我们弟兄的安,并不会比别人强,因为外邦人(税吏)也会做到这一点。我们必须爱所有人,不只爱一群跟我们有关系的、我们选择的人们。这种爱的原则超过了一般的爱的标准。

 

[5:48] 所以,你们要完全,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。」

「所以」-爱仇敌这一教导的理由。「完全」(原文teleios)-完美的,完整的。此处是指爱我们的仇敌。「像天父完全一样」是指效法神,预予所有人仁慈。当然,人的爱是比不上神的爱。但是,人应尽力效法神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