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马太福音注释
​第十三章

13:1-52 天国的比喻

耶稣在太13章里讲了七个有关天国的比喻。它们是:

  1. 撒种的比喻(13:3-9和13:18-23);

  2. 麦子和稗子的比喻(13:24-30; 13:36-43);

  3. 芥菜种的比喻(13:31-32);

  4. 面酵的比喻(13:33);

  5. 藏宝的比喻(13:44);

  6. 重价珠子的比喻(13:45-46);

  7. 撒网的比喻(13:47-50)

 

   根据太13:53,当耶稣说完了这些比喻,就离开了那里。这证明耶稣是将这些比喻一起讲出的。

 

 

13:1-9 撒种的比喻

[13:1-2] 当那一天,耶稣从房子里出来,坐在海边。有许多人到他那里聚集,他只得上船坐下,众人都站在岸上。

[当那一天]是与第12章记录的事情发生在同一天。耶稣走出房子,坐在海边,即加利利海边。不久,很多人集聚在他周围。他只好到一条小船坐下来,众人还留在岸上。耶稣利用这个机会通过比喻向众人讲出许多道理,因为从海边向岸上的人说话,能使很多人听到他的话。

 

[13:3-8] 他用比喻对他们讲许多道理,说:「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;撒的时候,有落在路旁的,飞鸟来吃尽了;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,土既不深,发苗最快,日头出来一晒,因为没有根,就枯干了;有落在荆棘里的,荆棘长起来,把他挤住了;又有落在好土里的,就结实,有一百倍的,有六十倍的,有三十倍的。

耶稣曾经在登山宝训里和其他的场合提到天国的事。这里,他开始通过「比喻」讲述天国。「比喻」-(原文parabole)是将一事物放在另一事物旁边,用以比较、对照,引申它的定义,就是以故事的形式来说明属灵的真理。

此处,耶稣讲了一个播撒种子的比喻。(1) 有的种子落在路边,鸟来就吃掉了。(2) 有的种子落在浅土的石头上很快就发芽了,可是太阳一晒就枯萎了。(3) 有的种子落在荆棘里,被长起来的荆棘埋没和窒息了。(4) 有的种子落在好土里结出的数量是原种子的三十倍,六十倍甚至上百倍。

这故事的要点是指同样的种子落在不同的土地会产生不同的结果。耶稣将在太13:18-23解释这个比喻。

 

[13:9] 有耳可听的,就应当听!

耶稣邀请他的听众琢磨这故事的隐意。在此处他强调一个人在寻求真理时必须用神赐予他的能力。耶稣暗示这故事要表达属灵的指示,而且不是每个人会理解它。因此人要留心所听的(可4:24)。他们所听的必须是真理。人也应当小心怎样听(路8:18)。接受神的话语需要一个诚实的性情,这是极其重要的。

 

 

13:10-17 比喻的目的

[13:10] 门徒进前来,问耶稣说:「对众人讲话,为什么用比喻呢?」

在耶稣所讲的七个比喻里,前四个比喻是给在海边众人听的(太13:1-3),而后三个是给在屋内的门徒们听的(见太13:36)。门徒们发现到耶稣所采用的教训方法和以往的不一样,他们就问耶稣为什么用比喻对众人讲话。根据可4:10-11的记载,在无人的时候,跟随耶稣的人和十二个门徒问他以上比喻的意思。

 

[13:11] 耶稣回答说:「因为天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,不叫他们知道。

「奥秘」-(原文mysterion)是指以往所隐藏的事实,但现在被显明了(参罗16:25-26)。若神不将这事向人启示,人是无法明白的。

耶稣给门徒的答案主要是想把那些属灵的听众(「你们」)和属世的听众(「他们」)分开。因为门徒们对真理有兴趣,并且愿意听取耶稣的教导,耶稣将天国的奥秘向他们启示。但是,对于大多数的犹太人,这些真理仍是隐藏的。

 

[13:12] 凡有的,还要加给他,叫他有馀;凡没有的,连他所有的,也要夺去。

「凡有的」是指那些得到一些属灵进展的人,将会得到更多的知识。他们先前已对天国的事有认识。「凡没有的」是指那些没有诚心要知道属灵知识的人。他们先前已拒绝接受耶稣的教训,因为他们没有看出它真正的意义。

耶稣用比喻教导众人许多道理。那些愿意的和真正诚心想知道神的旨意的人,就会明白天国并得到丰厚的赏赐。但是那些没有这样心意的人,他们视比喻为谜语,从而失去了认识耶稣的机会。

耶稣在此处表达了属灵的规则-凡有的还要增加,以致绰绰有余;没有的,就连他现在仅有的也要失去。若一个人使用他所有的机会,他将会成长。若他滥用他所有的机会,他将会失去它们。

 

[13:13] 所以我用比喻对他们讲,是因他们看也看不见,听也听不见,也不明白。

为什么耶稣用比喻对众人讲解呢? 13节解释了原因。「他们看也看不见,听也听不见,也不明白」-这是指这群人在还没有听到比喻之前的景况。他们曾目击耶稣所行的伟大的神迹,但是他们不明白它的属灵意义,因为他们所看见的对他们没有帮助。他们仍和耶稣对抗,并把他所行神迹的能力归因于鬼王(太9:34;12:24)。他们也听过耶稣所传讲的关于天国的信息,但是他们对他们的弥赛亚和他的国度的错误概念很满足,并没有意图考虑任何相反的教训。

现在他们看见和听见耶稣所讲的比喻。不过,他们并不明白那些真理已体现在比喻里,因为他们已经决定不要分辩真理,故意反抗耶稣和他的道。

 

[13:14-15] 在他们身上,正应了以赛亚的预言,说:你们听是要听见,却不明白;看是要看见,却不晓得;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,耳朵发沉,眼睛闭著,恐怕眼睛看见,耳朵听见,心里明白,回转过来,我就医治他们。

在以赛亚的时代,神吩咐以赛亚用这些话(赛6:9-10)向以色列人宣告他们的景况。在此,耶稣引用了以赛亚的预言来论那些拒绝接受他教训的人。他使用这预言更进一步、更详细地说明他的大多数听众的属灵情况。

预言突出的重点就是:「这百姓油蒙了心,耳朵发沉,眼睛闭著。」它描述了这些人的心地刚硬,向真理闭起眼睛,拒绝操练自己的理解能力,因为他们不要知道真理。由于他们的顽固无知,他们对唯一能引起悔改归耶稣和得医治的信息毫不敏锐。在这里,医治是指他们的罪得赦(见可4:12)。

 

[13:16-17]「但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,因为看见了;你们的耳朵也是有福的,因为听见了。我实在告诉你们,从前有许多先知和义人要看你们所看的,却没有看见,要听你们所听的,却没有听见。」

耶稣的门徒们已接受了他的真理。他们不但听了比喻,而且明白了它的奥秘。因为门徒们信从耶稣,所以他们可以知道天国的真理。此外,他们被称为有福的,因为他们比从前的先知和义人更有福。先知和义人都想看和听门徒们所看见和听到的一切,却看不见也听不到。

 

 

13:18-23 耶稣解释撒种的比喻

[13:18]「所以,你们当听这撒种的比喻。

在路 8:9,门徒问耶稣说:「这比喻是什么意思呢?」另外,在可 4:13,耶稣对门徒们说:「你们不明白这比喻吗?这样怎能明白一切的比喻呢?」因为天国的奥秘只叫他们知道的(11节),所以现在耶稣要解释撒种的比喻。

「你们当听这撒种的比喻」-比喻的要点就是听神的道。在比喻里的四种土地代表听众对耶稣所传的信息的反应。除了这个比喻,耶稣也解释了麦子和稗子的比喻。耶稣解释比喻的意图看来是要提供一些指导方针来解释一般的比喻。

 

[13:19] 凡听见天国道理不明白的,那恶者就来,把所撒在他心里的夺了去;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。

按照可4:14和路8:11,撒种之人所撒的种子就是神的道。种子撒在路旁代表那些听了天国道理而不明白的人,那恶者就来把撒在他心里的真理夺走了。每当神的道被传出去之后,有人会相信,但也有些不肯相信。当一个人听了真理却不能理解它的时候,他就不愿接受了。魔鬼则随时等候把播在他心里的真理夺去,恐怕他信了而得救(路8:12)。

 

[13:20-21] 撒在石头地上的,就是人听了道,当下欢喜领受,只因心里没有根,不过是暂时的,及至为道遭了患难,或是受了逼迫,立刻就跌倒了。

撒在石头地上的种子就像有些人听了神的道,立刻乐意接受了。但是神的道没有在他们心里扎根,不能持久。一旦神的道给他们招来患难或逼迫,他们就立刻放弃了。这些人虽很乐意接受神的道,但是他们没有认真考虑跟从神的道的代价。所以一旦遇到患难或逼害,他们便不能坚持下去。根据路8:13,这些人不过是暂时相信而已,及至遇见试炼就退后了。

 [13:22] 撒在荆棘里的,就是人听了道,后来有世上的思虑、钱财的迷惑把道挤住了,不能结实。

撒在荆棘里的种子是指那些人听了神的道以后,生活中的烦恼和钱财的诱惑,妨碍了神的道的生长,不能结出果实来。果实意指门徒实行神的旨意,及他们所行的善事和显示的美德。很明显,这些人是有能力结出果子来的,可是他们的心充满了世俗与短暂的事物,而将属灵与永恒的事物置于次要地位。因此,他们结不出成熟的果实来(路8:14)。

 

[13:23] 撒在好地上的,就是人听道明白了,后来结实,有一百倍的,有六十倍的,有三十倍的。」

撒在好地上的种子就好像一个人听了神的道,心里明白,于是开始结果,结出原种子的一百倍、六十倍或三十倍。根据路8:15,这些人有诚实善良的心,并且忍耐着结实。不是每个结果的人都结出同样的数量,有些会结出一百倍,有些六十倍,有些三十倍。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天生才能、教养、教育背景等都不一样。

 

 

13:24-30 稗子的比喻

[13:24-25] 耶稣又设个比喻对他们说:「天国好像人撒好种在田里,及至人睡觉的时候,有仇敌来,将稗子撒在麦子里就走了。

耶稣接着又给群众讲了一个比喻。为了遵守播种和收割的主题,耶稣把天国比作一个人撒好的种子在田里。但在人们都睡觉的时候,敌人来了,偷偷地将稗子撒在麦子里,然后溜走了。这敌人在黑暗之下秘密地做了邪恶的事。「稗子」是一种长在麦田里的毒草,未吐穗前其茎叶与麦子相似,很难分辩。

 

[13:26-27] 到长苗吐穗的时候,稗子也显出来。田主的仆人来告诉他说:『主啊,你不是撒好种在田里吗?从那里来的稗子呢?』

当麦子长苗吐穗时,稗子也一齐长了出来。田主的仆人们知道他播种的是好种子,因此就问主人为什么田里会长出稗子来。

 

[13:28-30] 主人说:『这是仇敌做的。』仆人说:『你要我们去薅出来吗?』主人说:『不必,恐怕薅稗子,连麦子也拔出来。容这两样一齐长,等著收割。当收割的时候,我要对收割的人说,先将稗子薅出来,捆成捆,留著烧;惟有麦子要收在仓里。』」

田主告诉他们这是敌人干的。接着,他们又问他是否要他们把稗子拔掉,田主回答说不必,因为拔稗子会连麦子也一起拔掉。他指示他们让稗子和麦子一齐长,但到收割的时候,他会吩咐收割的工人先把稗子分出来,扎成一捆一捆的留着烧,然后把麦子收进粮仓。耶稣将在太13:36-43解释这个稗子的比喻。

 

 

13:31-32 芥菜种的比喻

[13:31-32] 他又设个比喻对他们说:「天国好像一粒芥菜种,有人拿去种在田里。这原是百种里最小的,等到长起来,却比各样的菜都大,且成了树,天上的飞鸟来宿在他的枝上。」

 耶稣再用农业的范畴比喻天国。天国就像一粒小小的芥菜种,被人种在田里。芥菜种是所有种子中最小的一粒,可是当它长大后,却比其他的蔬菜大,成了一颗大树,甚至天上的飞鸟也宿在它的枝上。

这个比喻预言了天国的起源和发展,虽然这国度,即教会,曾有个微不足道的开始,但是它的成长和它的影响则是不平凡的。

 

 

13:33 面酵的比喻

[13:33] 他又对他们讲个比喻说:「天国好像面酵,有妇人拿来,藏在三斗面里,直等全团都发起来。」

在此,耶稣把天国和面酵相比。三斗是三细亚(出16:36),是以色列人平常造面的数量(创18:6)。斗约合13公斤。一个妇人把面酵和在一大团面里做饼,使整团面都发起来。圣经常用面酵来代表邪恶的事(太16:5-12; 林5:6-8),但是在这个比喻里,耶稣用它代表好的事(天国)。这比喻的重点是指国度将会有惊人的成长,天国的信息对世界的影响力日趋渐增,开始时,它的影响会很小,但这影响会渐渐地遍及世界。

 

 

13:34-35 比喻和预言

[13:34-35] 这都是耶稣用比喻对众人说的话;若不用比喻,就不对他们说什么。这是要应验先知的话,说:我要开口用比喻,把创世以来所隐藏的事发明出来。

通常在其他的场合,例如这次讲道的前后,耶稣都使用很直接和清楚的语言来宣讲他的信息,为要使听众能理解他。可是这次,他特意用比喻。到目前为止,耶稣用了四个比喻教训众人,这样做正好应验了先知所说的话(诗78:2)。

「创世以来所隐藏的事」是指关于弥赛亚的国度的事物。在讨论天国的奥秘时(太13:10-17),这些事物已经提过了。对于群众,天国的奥秘是隐藏的。但是,对于耶稣的门徒,天国的奥秘已由耶稣向他们启示了。

 

 

13:36-43 耶稣解释稗子的比喻

[13:36] 当下,耶稣离开众人,进了房子。他的门徒进前来,说:「请把田间稗子的比喻讲给我们听。」

耶稣离开了听他讲比喻的群众,进了屋子。门徒也跟着进去,要求耶稣给他们解释稗子的比喻。虽然这个比喻有很多的详情,但是耶稣只例举和解释了比喻的重要部分。因此,那些耶稣没有解释的部分等于是不重要的。

 

[13:37-39] 他回答说:「那撒好种的就是人子;田地就是世界;好种就是天国之子;稗子就是那恶者之子;撒稗子的仇敌就是魔鬼;收割的时候就是世界的末了;收割的人就是天使。

稗子的比喻是关于最终的审判以及全人类中善和恶的分隔。耶稣的解释如下:(1)撒好种的人就是人子(指耶稣),(2)麦田就是整个世界,(3)好种子就是天国的子民。(4) 稗子就是那恶者之子,(5)撒稗子的就是仇敌魔鬼,(6)收割的时候就是世界的末日,(7)收割的人就是天使。

 

[13:40-43] 将稗子薅出来用火焚烧,世界的末了也要如此。人子要差遣使者,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恶的,从他国里挑出来,丢在火炉里;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。那时,义人在他们父的国里,要发出光来,像太阳一样。有耳可听的,就应当听!」

「一切叫人跌倒的作恶的」是指那恶者之子。「他的国里」-按照上下文,应该是指整个世界,而不是指教会。耶稣说他是撒好种的人,麦田是他的,而麦田就是整个世界。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已赐给了他(太28:18)。

到世界末日之时,那恶者之子的命运就好像收割的工人把稗子拔出来用火焚烧。人子将会派出天使,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恶的人,从他的国里(整个世界)挑出来,丢在火炉里,任他们在那里切齿痛哭(代表极度痛苦)。那时,义人像太阳一样,在他们的父的国度里发出光芒。这显然是指天堂的荣耀(林前15:24)和所有天堂里的子民。当义人和恶人永远分隔时,恶人将哀哭,而义人将发光。耶稣结束了他的解释时,他劝告他的听众要严肃的考虑他的教训:「有耳可听的,就应当听!」

13:44 藏宝的比喻

[13:44]「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,人遇见了就把他藏起来,欢欢喜喜的去变卖一切所有的,买这块地。

接着,耶稣又用下一系列的比喻来教训他的门徒们(不是群众)。首先,耶稣把天国比作一个埋在地里的宝藏。有人好象偶然发现了它,又把它埋了起来,然后很高兴地把自己所有的变卖了,买下这块地。这比喻的含意是天国比任何宝藏都贵重。由于天国的伟大,而在天国里的福气就极为宝贵,一个人为了得着天国,没有什么牺牲是不可以的。

 

 

13:45-46重价珠子的比喻

[13:45-46] 天国又好像买卖人寻找好珠子,遇见一颗重价的珠子,就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,买了这颗珠子。

这个比喻的重点也是关于天国的极度价值。耶稣把天国比作一个商人寻找好珠子。当他找到了一颗贵重的珠子,就变卖了他所有的一切,把它买下来。这个比喻和藏宝的比喻一样,显示一个有智慧的人以天国为首(参太6:33)。

 

 

13:47-50 撒网的比喻

[13:47-48] 天国又好像网撒在海里,聚拢各样水族,网既满了,人就拉上岸来,坐下,拣好的收在器具里,将不好的丢弃了。

在这章的最后一个比喻,耶稣把天国比作一张网撒在海里,聚拢各样的鱼类。等网满了,渔夫把网拉上岸来,然后坐下来挑选。好的收在器具里,不好的就扔掉。在这比喻里,海代表世界,网代表天国,而各样的鱼类则代表教会中的人。

 

[13:49-50] 世界的末了也要这样。天使要出来,从义人中把恶人分别出来,丢在火炉里;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。」

在此,耶稣解释渔夫把网拉上岸来代表世界的末日。那时,就像渔夫挑选网里的鱼一样,天使会把恶人从义人当中分别出来,扔进火炉里,他们要在那里哀哭切齿,受极度的痛苦。

这个比喻和稗子的比喻在多方面很相似。他们都论到善恶共存一时,但最终会分隔。将来有一天,义人和作恶的人会被分别出来。那时,那些作恶的人要往永刑里去,而那些义人要往永生里去(太25:46)。

 

 

13:51-52 正确地使用真理的劝告

[13:51-52] 耶稣对他们说:「这一切的话,你们都明白了吗?」他们说:「是的,主。」他说:「凡文士受教作天国的门徒,就像一个家主从他库里拿出新旧的东西来。」

这次的讲道,耶稣用了一系列的比喻来教训门徒们。因此,他问他们是否明白他所讲述一切。他们回答明白了。其实,他们还没有完全明白耶稣和他的国度(参约16:12-14)。

在旧约和新约里,文士是指教师(拉7:6,10)。门徒将要作教师。使徒们和其他的门徒们很快就要教导人和传天国的信息。「受教作天国的文士」是指那些认识和明白真理的门徒。通过耶稣的许多教导,门徒们认识了真理,即得到了「财宝」。像一个家主从他库里拿出新旧的东西,门徒要把握每个机会运用他们的「财宝」。

 

 

13:53-58 耶稣在自己的家乡被拒绝

[13:53-54] 耶稣说完了这些比喻,就离开那里,来到自己的家乡,在会堂里教训人,甚至他们都希奇,说:「这人从那里有这等智慧和异能呢?

耶稣讲完这些比喻,就离开了那里。他来到自己的家乡即拿撒勒(路4:16),开始在会堂里教导人们。他们对耶稣的智慧和行神迹的能力都感到很惊讶。

 

[13:55-56] 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?他母亲不是叫马利亚吗?他弟兄们不是叫雅各、约西,西门,犹大吗?他妹妹们不是都在我们这里吗?这人从那里有这一切的事呢?」

乡人的问题集中于耶稣的人性而不是他的神性。他们知道耶稣是在他们的乡村长大的,而且是木匠的儿子。此外,他们都认识他的家人。他的家极其平凡。因此,他们都难以理解耶稣从哪里获得了这种智慧和异能。耶稣的弟弟妹妹们是约瑟和马利亚生的,但耶稣是童贞女马利亚因圣灵感孕而生的。

 

[13:57] 他们就厌弃他。耶稣对他们说:「大凡先知,除了本地本家之外,没有不被人尊敬的。」

乡人不能理解耶稣从哪里得到这许多的本事,他们就厌弃他。所以他告诉乡人说,他们的不信证明了俗语:「大凡先知,除了本地本家之外,没有不被人尊敬的。」

[13:58] 耶稣因为他们不信,就在那里不多行异能了。

可6:5-6写道:「耶稣就在那里不得行什么异能,不过按手在几个病人身上,治好他们,他也诧异他们不信。」乡人的不信导致耶稣不多行异能,并不是因为他没有能力,而是不要「把珍珠丢在猪前」(太7:6)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