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马太福音注释
​第三章

3:1-12 施浸约翰的宣告

[3:1-2] 那时,有施浸的约翰出来,在犹太的旷野传道,说:「天国近了,你们应当悔改!」

四百年来,以色列没有先知,也没有预言。突然,施浸约翰在犹太的旷野传道说:「天国近了,你们应当悔改!」「那时」-即太2:23描述的事情过后约二十八年的期间,也是耶稣开头传道的时候,他年纪约有三十岁(路3:23)。马太对耶稣三十岁以前的事只字不提,而是从施浸约翰说起。「施浸约翰」是撒迦利亚和以利沙伯的儿子,也是耶稣的表兄,比耶稣大六个月(路1)。福音书通常称他作约翰。他被称施浸约翰是因为他给人施浸。「犹太的旷野」-即犹太省的东部地带,死海之西,包括约但河谷之广大地区。

约翰在犹太的旷野呼召人们悔改因天国即将来临。「悔改」-其基本的意思是指回转,归向。这里是指改变人原来有罪的心意,归向神,以致改变了的生命。「天国」是指神统治和掌权的属灵的国度,这是马太特有的措辞。「天国近了」-天国即将来临,但是还没有被建立。先知曾预言这国度(但2:44)。在可9:1,耶稣宣布:「我实在告诉你们,站在这里的,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,必要看见神的国大有能力临到。」 

天国和神的国常常交替使用。马太福音与其他福音书比较一下,我们可以明白「天国」和「神的国」是同义词(太4:17与可1:14-15;太5:5与路6:20; 太11:11;路7:28)。此外,在太16:18的情况下,我们看到耶稣将天国与教会互通运用。所以这国度,即教会,以基督为首,是神藉着真理在基督徒心里的统治。目前的国度(教会)和未来的国度的区别在于未来的国度是「永远的」(彼后1:11)。目前的国度是在地上的属灵国度(约18:36)。耶稣再临时,他必要将国度交给父神(林前15:24-28)。从此它将在天上,不是在地上的国度。

 

[3:3] 这人就是先知以赛亚所说的。他说:「在旷野有人声喊著说:预备主的道,修直他的路!」

约翰在犹太的旷野传道是应验七百多年前先知以赛亚的预言(赛40:3)。约翰在旷野传道,目的是把人们引到耶稣跟前。他呼召人们真诚地悔改,藉此为人们接受主耶稣预备道路。

 

[3:4] 这约翰身穿骆驼毛的衣服,腰束皮带,吃的是蝗虫,野蜜。

约翰的衣服和装束与先知以利亚一样(王下1:8)。其实,耶稣亲自确认约翰是先知玛拉基在玛4:5-6所预言的「先知以利亚」(太17:9-13)。约翰的食物非常简单,蝗虫和野蜜。这显明他放弃舒适和享乐的生活。

 

[3:5-6] 那时,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,并约但河一带地方的人,都出去到约翰那里,承认他们的罪,在约但河里受他的浸。

人们纷纷从耶路撒冷、犹太各地和约但河一带赶来,受约翰的浸。他们一边受他的浸,一边承认他们的罪。约翰传的是悔改的浸礼,使罪得赦(可1:4)。许多人在约但河里受约翰的浸因为那里有足够的水(约3:23)。可是,约翰的浸并不是「奉主耶稣的名」的浸。基督徒的浸礼是用水,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浸的(徒2:38;10:47)。

 

[3:7] 约翰看见许多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也来受浸,就对他们说:「毒蛇的种类!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忿怒呢?

「法利赛人」是当时犹太人中的一个教派,主张与世俗分别,严守律法。「撒都该人」是当时犹太人中的祭司贵族阶层,只接受摩西五经,不相信神迹、天使和复活。这两大派系当时是互相对立的。

约翰看到许多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也来受浸。但是按路7:30,法利赛人和律法师没有受过约翰的浸。约翰称他们为毒蛇的种类,说他们假装渴望逃避将来的忿怒,即是审判之日。

 

[3:8] 你们要结出果子来,与悔改的心相称。

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在受浸前需要真诚地悔改。他们必须结出果子来,即出示真诚悔改的证据。

 

[3:9] 不要自己心里说:『有亚伯拉罕为我们的祖宗。』我告诉你们,神能从这些石头中给亚伯拉罕兴起子孙来。

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在心里想他们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就不用悔改,就能避开将来的忿怒。保罗写道:「因为外面作犹太人的,不是真犹太人…惟有里面作的,才是真犹太人」 (罗2:28-29)。「那以信为本的人,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…你们既属乎基督,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」(加3:7,29)。新约圣经教导我们进入天国不是某一民族或某一国家所特有的权利;人若要得救,就必须顺从福音(可16:15-16)。

「这些石头」-可能是指约但河的石头。神可以让这些石头变成亚伯拉罕的子孙,而不用靠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来继续亚伯拉罕的后代。在此,约翰指外邦人将因信成为亚伯拉罕的后裔。

[3:10] 现在斧子已经放在树根上,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,丢在火里。

当约翰说这些话时,砍树的斧头已经预备好了,准备砍掉所有那些不结与悔改的心相称的果子的树。凡不结好果子的树是没有用的,它要被烧掉。「火」是指焚烧垃圾的篝火。

 

[3:11] 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浸,叫你们悔改。但那在我以后来的,能力比我更大,我就是给他提鞋也不配。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浸。

约翰只是用水为他们施浸,表示他们已悔改了。约翰呼召人们悔改是因为天国的君王即将来临。「那在我以后来的」是指耶稣。约翰知道「那在[他]以后来的」的能力更大,自认为连作他的仆人也不配。

约翰用水施浸,但那后来的是用圣灵与火施浸。这里提到的不只一个浸,而是两个浸因为约翰把他的听众分为两类,麦子和糠(太3:12)。

「圣灵的浸」-在此,马太并没有指定谁会领受「圣灵的浸」,或耶稣实施它的理由。但是,我们从使徒行传知道这圣灵的浸是给使徒们的应许。就在耶稣升天之前,他告诉使徒们:「约翰是用水施浸,但不多几日,你们要受圣灵的浸… 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,你们就必得着能力,并要在耶路撒冷、犹太全地,和撒玛利亚,直到地极,作我的见证」(徒1:5,8)。在徒2:1-4,我们读到在五旬节,使徒们都被圣灵充满。此外,根据徒10:44-45,我们也得知圣灵降在哥尼流和他全家的身上,这些重要的标记,说明了外邦人也可以得救(徒15:1-13)。

「火的浸」是指火的审判(启20:15)。对于那些恶人,耶稣要用火给他们施浸(太13:41-43;25:41)。

 

[3:12] 他手里拿著簸箕,要扬净他的场,把麦子收在仓里,把糠用不灭的火烧尽了。」

这里的意思是耶稣把义人(讨神喜悦的人)和恶人分开。耶稣手里拿着簸箕,要扬净他的场。麦子(义人)直接跌在地上,被收到仓里; 糠(恶人)被风吹到附近,然后收集好,用不灭的火烧尽了。「不灭的火」是指地狱(可9:43-44)。

 

 

3:13-17 耶稣受浸

[3:13-14] 当下耶稣从加利利来到约但河,见了约翰,要受他的浸。约翰想要拦住他,说:「我当受你的浸,你反倒上我这里来吗?」

  「当下」-是指约翰在约但河给人施浸的期间。耶稣从加利利来到约但河下游受约翰的浸。约翰很惊讶,想要拦住他,说他不配为耶稣施浸。约翰作为一个先知知道自己有罪而且需要赦免,所以他当受耶稣的浸。可是耶稣没有罪,不需要领受悔改的浸,也结不出与悔改的心相称的果子来(林后5:21;来4:15; 彼前2:22;约一3:5)。那他为什么要受约翰的浸呢?

 

[3:15] 耶稣回答说:「你暂且许我,因为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。」于是约翰许了他。

「你暂且许我」-这是指耶稣要约翰为他施浸,受他的浸是和宜的。「我们」-这是指耶稣和约翰。「尽诸般的义」-约翰的浸礼是从天上来的(太21:25)。耶稣表明他要服从神对所有人的规定(申6:25)。他领受约翰的浸是要表明凡是对的,人都应当做。约翰这才同意为耶稣施浸。

 耶稣为何受浸的其他的原因可能是:(1)他在凡事上要与他的弟兄相同(来2:17),(2)他学习顺从,就为凡顺从他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(来5:8-9),(3)他要留下榜样,叫我们跟随他的脚踪行(彼前2:21)。

 

[3:16] 耶稣受了浸,随即从水里上来。天忽然为他开了,他就看见神的灵彷佛鸽子降下,落在他身上。

「随即从水里上来」-这表明耶稣受浸时,是全身浸入水里的。耶稣受了浸,就从水里上来。在路加福音里,路加说明耶稣受了浸后正在祷告时,「天就开了,圣灵降临在他身上,形状彷佛鸽子」(路3:21-22)。天开了来揭示属天奥秘的展现(约1:51)。「神的灵彷佛鸽子降下」-这是一个象征,使约翰能认出神的儿子(约1:32-34)。耶稣和约翰都看见了那鸽子。在这场合,圣灵采用了鸽子的形状,要不然约翰怎能看见及作见证呢。使徒约翰说明那鸽子落在耶稣的身上(约1:32),鸽子落在耶稣的身上为要膏他为基督。有关耶稣受圣灵所膏的预言,见赛11:1-2; 42:1; 61:1。

 

[3:17] 从天上有声音说:「这是我的爱子,我所喜悦的。」

圣灵从开了的天降临之后,一个来自天上的声音说:「这是我的爱子,我所喜悦的。」「从天上有声音」是父神的声音(彼后1:17-18)。在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里,作者这样记载:「你是我的爱子,我喜悦你」(可1:11;路3:22)。同时在太17:5,神从天上宣称他喜悦他的爱子。「我的爱子」是指神的儿子,就是弥赛亚的一个称呼(诗2:7)。这启示表明耶稣就是弥赛亚,是神的儿子,拥有与神一样的权柄。值得注意的是: 在耶稣受浸这一刻,父、子、圣灵三位一同显现。

bottom of page